早在2007年,華碩曾經推出過名噪一時的上網本EeePC,這款產品更輕薄小巧,舍棄了傳統筆記本復雜的功能,只保留了上網等基本功能,并以更具侵略性的價格推向市場,結果大獲成功。此后,華碩不斷推出EeePC的各種升級版本,這款最終銷售了將近5000萬臺的產品也幫助華碩從筆記本電腦的全球第9名進入了前5名。2009年初,雄心勃勃的華碩還與全球知名的導航軟件廠商Garmin合作推出了智能手機。
2010年1月風云突變,蘋果推出了iPad,給上網本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另一家豪賭上網本的臺灣廠商宏碁從此一蹶不振,華碩同樣也遭受重擊。而在智能手機市場,華碩推出的導航手機也是曲高和寡,一年之后只能全部退出。
不過,這些成敗也讓華碩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才能在移動互聯時代找準自己的定位。“EeePC讓我們反過來考慮用戶到底需要什么,他們其實需要的是一個夠用好用的產品,我們想到的是EeePC,這是我們的解,而蘋果卻解得比我們更好。”華碩電腦中國業務總部副總經理鄭威對于這個過程深有感觸。
轉機來自于與谷歌的合作。2012年1月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電子展(CES)剛剛結束,谷歌安卓部門負責人安迪·魯賓親赴臺北華碩總部,宣布將谷歌的第一款平板電腦Nexus7的設計和開發工作全部交給華碩。為了搶在老對手蘋果的iPadmini之前發布自己的第一款平板電腦,谷歌只給了華碩6個月的時間。
華碩的工程師經歷了嚴酷的考驗。雖然谷歌最終將Nexus7定位在199美元的超低價,但是對于品質的要求卻絲毫沒有任何放松。例如,谷歌非常強調產品拿在手上的那種“溫潤感”,華碩的開發人員為此分別用不同的材料、材質和紋路,還要兼顧視覺和觸覺的感覺,先后做出了好幾批樣本送到谷歌總部,來來回回去了十幾次。
最終,華碩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做出了Nexus7,既幫助谷歌在7英寸的平板電腦市場上搶占了先機,也樹立了自己在這個市場的領先地位。此后,華碩推出的一系列自有品牌的平板電腦和混合型筆記本均獲得了極大成功。
在撲面而來的移動互聯大潮之中,很多過去一直沉溺于PC時代的臺灣廠商失去了方向,而工程師出身的施崇棠和沈振來卻抓住了競爭的關鍵,那就是提供極致體驗的產品,這其中除了能夠在第一時間打動消費者的硬件之外,還需要緊密配合的軟件。
2008年,華碩曾經做了一次大規模的分拆,將公司拆成了專注品牌經營的華碩和專做ODM和代工的和碩。不過,這次分拆與宏碁更早的分拆有很大的不同:當時宏碁只保留了品牌和渠道資產,而將大部分研發資產留給了代工廠。華碩則保留了大部分的研發工程師,其中也包括軟件工程師。
2007年華碩在開發EeePC的時候,一開始舍棄了臃腫的Windows操作系統,而是在開源Linux之上開發了一套操作系統,這也使得華碩有了一支Linux軟件團隊,他們逐漸將精力轉向了安卓操作系統。此后雖然華碩在EeePC和智能手機上遭受到嚴重挫折,卻咬牙將500多人的安卓開發團隊增加到800人。
這支軟件團隊開發的產品最終在華碩今年推出的Zenfone中大放異彩。在Zenfone之前,華碩推出的幾款手機均采用了谷歌原生的安卓系統,由于不太適應亞洲人的使用習慣而飽受詬病。而Zenfone則采用了華碩自己開發的ZenUI,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他們能夠自己D I Y手機的鎖屏和壁紙,其中獨有的“what’sNext”功能還能夠以卡片形式自動列出用戶的日程,“超級云筆記”則能夠采用原筆跡、鍵盤輸入和繪圖三種方式創建筆記并同步到云端。
這也說明華碩除了在硬件和軟件上投入巨大精力之外,也開始涉足互聯網服務領域。實際上,每位Zenfone手機的新用戶在第一次打開手機的時候,都要求注冊一個華碩賬號,用于保存來電、通訊錄、短信、照片、筆記等各種個人信息。
今年3月,沈振來給華碩的全體銷售人員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號召大家向小米學習。與此同時,華碩已經效仿小米專門成立了一家專 賣華碩自有產品的電子商務公司ADI,試水電商。華碩還建立了與消費者交流的論壇ZenTalk,在臺灣的火爆程度不亞于內地的小米論壇。
“這封電子郵件我花了8個小時才寫完,說清楚我們不是拷貝小米,而是學習小米的精神。我們和小米在追求極致方面有共同的認識,小米在粉絲和論壇經營、對客戶的反應速度、渠道經營上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沈振來表示。在公開場合,沈振來也在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形象。過去參加發布會一律穿深色商務西裝的他,如今不僅穿起了牛仔褲,還嘗試過卡其色褲裝。
“在PC時代,美國出了惠普、康柏、戴爾這些品牌,而在后PC時代的三合一市場上,我認為華人世界里至少會有3家品牌活得不錯,華碩應該是其中一家。”沈振來自認為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節奏。